“这是一张张谦官酱园的‘六吉牌’商标,是1869年的旧物,虽已破损,却十分稀罕。这张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商标纸,记录着那家酱园曾经留下的痕迹。”走进沈子林位于绍兴市区鹤池苑的家中,各式各样的酒坛,花花绿绿的匾额、石碑、旗幡、商标纸、招标纸,把小小客厅装饰得别具一格。这些普通人看不上眼的旧纸片旧布条,在沈师傅的眼中可都是宝贝,记录着绍兴“酱文化”的历史。
今年68岁的沈师傅,生长在一个酱园世家,父亲沈锦海就是当时制酱大师刘合兴的关门弟子。年轻时,沈师傅下乡支农,在农村当了14年民办教师,上世纪70年代他终还是子承父业,进入了当时的绍兴市酿造厂,成为全省位酿造技师,与酿造打了30多年的交道。说起来,沈师傅的外公寿伯旸先生与鲁迅先生的老师寿镜吾先生还是堂兄弟,沈师傅叫寿镜吾先生二外公。
说起酱文化,沈师傅强调包括酱瓜、酱油、米醋,其实都是酱园里的产物,这些也都是酱文化的内在元素。“新成立前,绍兴的酱园可多着呢!你看,1937年绍兴县酱业同会成立时,总共有24家,的有‘刘合兴'’老顺泰‘’谦豫‘’同兴‘等这些大店铺,了不得啊!”沈师傅手里拿着1937年的绍兴县酱业同业公会名录,滔滔不绝。
在沈师傅的房子里,记者看到了很多大小不等、形状各异的制酱用品,包括特制的酱缸、盐瓢、酒坛等。沈师傅告诉记者,这些老物件有的是解放前用过的,有的则可追溯到唐宋年代,大小不同用途也不一样,都是他下乡收购来的。
“如今,酱园的鼎盛阶段已经不复存在了。正因如此,我才要保存酱文化过去的原始材料,沈通美酱园的石碑,咸亨酱园、刘合兴酱园的大旗,谦豫、通美酱园各个时期的商标瓶贴及各类实物,我都要留住它们。”沈师傅说,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,他已收集了1350多家绍兴酱园等的资料和200多幅有关绍兴的照片资料。除了收集,他还在《调味品》《酿造》等许多杂志上发表相关文章182篇。
抓住商机 立刻联系
马上留言 共同发展
温馨提醒: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,倡导诚信合作、互惠共赢!为了保证您的利益,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,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,以免造成损失。